close
身邊有一些朋友,有些來自亞洲,其中不少生了娃,一般是中瑞混血或是泰瑞、菲瑞等混血兒。曾經我也想過,混血孩子會不會問他們的媽媽這個問題:
 
“媽媽媽媽,我到底是什麼人?”
 
“媽媽媽媽,學校的朋友問我我為什麼長得跟他們不一樣?”
 
 

da0bf46e-e87e-42f3-b2bd-688fac72f6eb.jpg

我曾經想,如果我是一個混血兒的媽媽,我會這麼說,兩種說法:
1.       “是這樣的寶貝,媽媽是x國人,你爸爸是瑞典人,所以你就是一半瑞典人、一半X國人咯!”---這是我最早的想法,後來覺得這個說法雖然直接但是我真的不想給孩子一個什麼一半一半不完整的感覺。
2.       “是這樣的寶貝,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國籍民族身份什麼的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人可以說你是什麼人,你自己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這是我真正的想法,但是好像又太深奧了,孩子不知道聽得懂嗎?
 
後來我又無意間看到了一個瑞籍伊朗作家關於二、三代移民小孩的身份認同。她的孩子就問了她這個尷尬的問題:“媽媽,我到底是什麼人?”小孩子的世界很直觀,顯然他真的非常困惑。這位媽媽說當時她認真地握著孩子的雙肩,對孩子說了跟我說法2一樣的話,既沒有說他是瑞典人、還是伊朗人。後來她驚覺,對這個孩子來說,很多東西不是1就是2,不能模棱兩可,小孩子捉不到概念,所以孩子沒能得到他要的答案,多年來對自己的身份活在了疑惑下,這個時候,她問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回答孩子這個問題。
 
有時候作為外來移民,我們真的希望下一代可以保留我們本來民族的傳統,因為這些是我們在異鄉對故鄉僅有的依念,是閃閃發光的寶貝,如此珍貴的東西,自然而然也希望孩子們能夠跟我們共享,希望能傳承給下一代。
 
也許人類都很執著于“傳承”,希望在自己走後,留下些什麼。
 
4個月前,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中瑞混血女孩兒的身份認同辛酸史。印象深刻的是文章里提到了女孩18歲生日那一天,爸爸帶她到餐廳慶祝生日,女孩的爸爸是典型的瑞典白人,而她長相相對中式,她非常害怕周圍的人會把她誤以為是她爸爸的女人,所以炎熱的夏天,她為了不“挑釁”周圍的客人,所以穿運動長袖上衣和長褲,一面流汗還不忘大大聲喊“爸爸”,所以周圍的人知道他們不是“白人男人跟亞洲女人老少配”約定俗成的富含偏見的關係。這位女生從小最大的恐懼就是別人會質疑她的爸爸不是她的爸爸,有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有時候自己是瑞典人,導致她從來就不曾有過“歸屬感”,甚至這樣的感覺讓她有一些精神分裂。
 
 
報導:http://www.svd.se/varken-vit-eller-icke-vit-med-svensk-pappa-och-mamma-fran-kina
 
瑞典混血兒的辛酸在於,在大多數為白人的社會里,混血兒被實際的外表和膚色邊緣化。白色,在瑞典是基本色,任何有別于白色的膚色,就叫icke-vita,非白人種。文中的女孩兒說因為她是混血兒,外表看似亞洲人,所以從小就是學校裡欺負的對象,對於這種歧視,女孩兒自己建立起了防護措施,就是跟大家一樣開自己的玩笑,這樣周圍的白人“朋友”就會覺得她比較開放,也容易相處,她這種自嘲的舉動也被“朋友們”理解成一種幽默。然而她自己心裡面最清楚,她自嘲自己“亞洲特質”的這個舉動,也成就了這些白人朋友們在不被批評的情況下,抒發他們的種族歧視情緒的機會。瑞典社會中對“種族歧視”大多抱有可恥的態度,但是私下在“純白”環境中,時不時還會毫無忌憚開別的膚色人種的玩笑甚至是貶低他們,但是他們又擔心別人會認為他們是nazist,所以還是會比較小心。
 
但至少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大家聚會的時候聽到類似的玩笑或輕視,有些白人會介於我的存在,還會特意對我說:“我這麼說希望你不要在意哦。”舉個更明顯的例子,有一天我在工作場所跟一群比較上年紀的瑞典男人坐在休息室喝下午茶,我來的比較晚,當時他們的話題是“到底找哪一國的亞洲老婆比較好。”其中一個我認為自視比較高的老男人在發表意見前,半認真半玩笑特意對我說:“現在我要說話了,不過我建議你暫時把耳朵關起來。”言下之意是他將說一些亞洲人難聽的話。
 
我笑說:“你說就是了,這沒關係。”當下真的覺得沒有關係,每個人有發表意見的機會,我也不能阻止你想什麼說什麼。平常他們還說什麼那個親納粹的瑞典民主黨是怎麼怎麼不可取,後來當我想起來,就覺得他們這樣的行為是否有些偽君子呢?
 
不過話說回來,人本來就是很矛盾的吧?我不是個好人,但也不代表我就是個壞人,大多數人就是在中間的灰色地帶,並非聖賢,但也非窮凶極惡。
 
值得一提的是,當文中這個中瑞混血女孩兒在香港探親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親善待遇。大家都對她說作為混血兒是一種優勢,她應該搬來亞洲。一半亞洲人對亞歐混血兒比較有好感,主要是覺得他們長得比較“好看”,比較符合近幾十年亞洲人對“白皮膚深輪廓”的審美標準,另外就是覺得混血兒能夠至少接受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教育,多一種“技能”。可是,我真的覺得人們(亞洲人)沒有必要在自己的意識中把“歐亞混血人種”等同于一種優勢,因為有時候現實並非如此,這種想法只能說有些流於膚淺。因為第一、對不起,不是所有混血兒都長得好看;第二、不是每個混血兒都會兩種母語。
 
前一段日子,又發生了一起美國校園槍擊案,作案人人稱“處男殺手”,他是知名導演的兒子,英國白人和馬來西亞華裔混血,平常的日子一般都榮華富貴,但是在他的自白中,他說自從青春期開始,因為他的外表得不到女生的青睞,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公平,多年抑鬱,最後導致他策劃這次自殺式毀滅行動,開槍殺了那些他素未謀面卻看不起他的金髮美女和帥哥。看了令人心驚,這個混血兒心裡有多麼的不平衡啊?真的藥不能停。第一次看到這麼赤裸裸的白人至上主義。#好惡心#很反胃#要乾嘔了!
 
http://en.wikiquote.org/wiki/Elliot_Rodger

undefined


我希望無論是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大家能夠不因為自己的膚色、種族或背景的影響而受到平等的對待,這個孩子不是混血兒、不是“半個”中國人、“半個”瑞典人、他就只是一個平凡普通不需要被掛上標籤的孩子。
 
好了,如果有一天我生了個混血兒,他問我:
 
“媽媽媽媽,我到底是什麼人?”
 
如果他是生在瑞典、長在瑞典,我會肯定地告訴他:“你當然是個瑞典人!”
 
可是我柔軟的內心會同時希望這孩子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明白,這個問題一點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個他們生存的社會上是如何感知自己、認識自己、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找到最真實的自己,找到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方式開心地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因而真的沒有必要用一個框框來限制自己,正如不是每個中國人都喜歡過年放鞭炮、不是每個瑞典人都喜歡吃罐頭臭臭魚一樣,你不喜歡過年放鞭炮不代表你就不是中國人,你不喜歡吃臭臭魚,並不代表你就不是瑞典人。
 
與其去在意被別人掛上既定的標籤,倒不如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標籤,為自己定義。
p.s. 對於文中這個女生,我有些同情她的際遇,她被邊緣化除了是周圍社會偏見所造成,其實也還在於她自己鑽牛角尖,太在乎她的外表給她帶來的“麻煩”。有時候歸屬不是你屬於哪一個實際的團體,而是一個人內心的一種平靜和對自我的肯定。
 
不過我想在瑞典應該都還有好多思想健康的混血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月神媽媽 的頭像
    月神媽媽

    混血月神媽媽的北極光童話

    月神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